中年房企的翻身仗斥资亿元收购红星地产
中年房企的翻身仗斥资亿元收购红星地产
在红房产搜狐业绩下滑的行业状态中,2021年,远洋集团依然身处“三道红线”的绿色档位,并且营业额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态势,与此同时,毛利以及年度净利润在2021年也出现小幅攀升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远洋集团的加权利率进一步下降至5以下,远低于行业7%的平均水平。这也为其在2021年的多个资本动作奠定了基础。
2021年,一场房企间的“大鱼吃小鱼”,将沉寂多年的老牌房企-k22远洋集团,带回到人们面前。
在历时约半年的时间里,远洋集团联合远洋资本先后斥资40亿元,接下了红星地产%股权,成为了红星地产的新东家。
这家房企对规模的野心可谓明显,官微称合并后远洋销售规模有望迈上新台阶,其中红星地产未来两年每年将贡献300-400亿元。
从战投红星地产、收购红新婚姻法房产,到收购新加坡商用信托,国寿注资。频频的资本动作似乎都在昭示着这个“中年房企”将要打一场翻身仗。
然而从数据来看,这笔收购还未发力,远洋集团实现全年协议销售额约人民币13亿元,仅同比增长4% 。
一位资深的行业研究员坦言,其实收购红星地产,短期内并不会给远洋带来太大的起色。
截至2020年底,红星地产已售但未结转的开发物业及自持物业利润,由红星美凯龙控股及远洋按%:15%的比例分配;
红星地产未售的开发物业及自持物业的利润,将由红星美凯龙控股及远洋按%:30%的比例分配。
收购完成后,红星美凯龙不仅可以拿到转结金,同样还能拿到项目收益分成。而作为收购方,远洋的利益分成反而处于弱势地位。
从远洋年报中来看,红星地产的“天铂”、“爱琴海商务”等产品系列已经纳入到表中。
其中,28个“天铂”项目,总楼面面积约11.6万平方米,占远洋总楼面面积的14.5%,带来的可售面积为8.3万平方米,土储面积为1.6万平方米,而由远洋集团持股“天铂”项目仅有温州滨海天铂、宿迁沐阳天铂两个项目。
“在远洋接手的部分项目中,有些已经是尾盘,或者利润率低,远洋接手后也不会产生太大盈利,但是会为远洋带来规模。”某位证券分析师坦言。
“远洋看重的是红星地产在京津冀之外的项目储备。”红星地产方面的工作人员证实,这更像是一场为了平衡布局而进行的收购。
而在此前,截至2020年初,远洋在京津冀的协议销售额为%,长三角、珠三角、长江中游及成渝分别贡献 22%、17%和 14%,在房地产行业内有着“市场要塞”之称的大湾区,却鲜见远洋的身影。“北重南轻”成为了远洋的隐疾,急于借势开疆拓土的远洋,选择了从华东成长起来的红星地产。
2021年的数据显示,远洋集团来自华东区域的开发收入占比为22%;北京区域的开发收入占比为19%,环渤海区域占比为15%,华南、华中及华西区域占比分别为21%、17%及6%。
截至目前,远洋集团“三道红线”仍保持绿档,流动比率为1.倍,这是在当下行业中难得的成绩。
但是,在这份成绩背后,却是远洋集团期末现金资源总额明显下降,由2021年中期时的2.亿元降至2.亿元。
值得一提的是,现金资源总额下降的同时净借贷比率上升至%,而上年同期为%。但在全民降档的这个时间点,这个涨幅,显然并不是一个好的趋势。
去年11月,惠誉就曾将远洋集团展望由“稳定”下调至“负面”,重申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“BBB-”,主要预计其净负债比率会维持在40%以上。
远洋方面表示,净借贷比率上升,主要受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整体融资政策收紧、银行按揭贷款额度过度收缩等极端因素影响,导致资金回笼速度较慢。另外,为应对极端行业风险,集团适当增加了开发贷的支取,以保障后续的财务稳健。
2021年10月,远洋集团宣布联合数家国际投资人,拟共同出资参与设立总规模为14亿美元的核心写字楼基金,专注投资于一线城市核心商圈成熟甲级写字楼项目,当中半盲池基金的一部分投向国贸中服Z6地块的在建项目以及运营中的远洋光际项目,总价.15亿元。
“这也代表了远洋正在推进中轻资产化运营,逐步出清商业部分”分析师坦言,低效的重资产,即使是对以商业地产见长的房企而言,也是个“包袱”,盘活这类型资产本来不易,从19年开始就有房企不断的“甩包袱”,完成缩表。